科技攻关!鞍山“小巨人”追逐高端装备制造“中国梦”

润滑材料,被喻为工业“血液”,在机械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装备制造能力,关系着国家工业水平。制造业,更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轰鸣的钢铁生产线、飞速的高铁轴承、精密的工业机器人……这些设备的运转都离不开工业“血液”。近年来,辽宁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突破高端润滑材料“卡脖子”难题,以创新之力为制造业国产化注入强劲动能。由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润滑材料正悄然取代进口产品,成为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隐形脊梁”。

从跟跑到领跑,辽宁海华深耕特种润滑油领域30余年,主导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从一家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蜕变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29项专利奠定了行业话语权。其产品覆盖钢铁、电力、汽车等20余个领域,服务宝武集团、鞍钢集团等龙头企业,更与全球知名企业建立ODM合作,逐步树立起国产高端润滑材料的行业标杆。

2021年,辽宁海华启动《高端装备用高性能润滑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瞄准添加剂制备、产品设计等核心技术难题展开攻关。历经两年研发,团队成功推出5种耐极端温度、高压及高速环境的高性能润滑脂及1种核心添加剂,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申报专利10项,实现40余种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这些成果不仅应用于高铁轴承、工业机器人等高精密机器设备领域,更首次满足军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尖端行业的严苛需求。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产业链的深度革新。辽宁海华投资建设的“高端装备润滑材料产业化产线”,通过自动化设备升级与环保工艺优化,实现了高性能润滑脂规模化绿色生产。新产线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能耗降低15%,并具备定制化生产能力。辽宁海华公司总经理、项目负责人李明慧说:“过去依赖进口的润滑材料,如今我们不仅能自主生产,还能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整工艺。”
创新成果带来的效益已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截至2024年,相关项目为企业创造销售收入20122万元,实现利润2654万元。以某工业机器人为例,采用辽宁海华润滑脂后,设备维护周期延长50%,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国产化替代每年为国家节省外汇支出近亿元,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为“双碳”目标提供助力。

面向未来,辽宁海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科技创新没有终点。”李明慧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航空航天、深海装备等前沿场景,持续挑战润滑材料的性能极限。这家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的“小巨人”,正以自主创新书写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化崭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 钟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