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家的感觉” 一位跑马爱好者对太原的表白

徐斗参加2023年太原马拉松赛的徐斗
我是徐斗,来自云南昆明,是一个马拉松狂热爱好者。2025年太原马拉松报名开启,我激动地再次报名参赛。此时,我的心早已飞到太原——这座用满城绿意和淳朴人文,让我这个异乡人有回家感觉的城市。奔跑在汾河畔,每一步都如同踏在幸福的涟漪上,那种满满的幸福感,至今让我回味。
我的跑步故事始于2014年。那年公司体检后,医生严肃地警告我体重超标、健康亮起红灯。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改变,每天从1公里起步,一步步挑战半程、全程马拉松。朋友们笑我痴狂,但我却爱上了这份“自由”——跑步不求人,下楼就能跑。从最初气喘吁吁的1公里,到如今享受10公里的风驰电掣,我找到了生命的节拍。10年间,我跑过50多场赛事,足迹遍布40多个城市:北京的故宫红墙、上海的外滩夜色、广州的珠江晨光,都曾让我流连。但太原,却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闪耀。为什么?因为它不只给了我赛道,更给了我一颗归属的心。
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是在2015年到太原出差。出发前,我心里还揣着对“煤炭大省”的刻板印象,担忧空气污染会让旅程蒙尘。走出太原站,来到汾河畔时,我立即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清澈的河水哗哗流淌,两岸草长莺飞,绿意盎然;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闲地漂浮,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在郝刚刚羊杂割店内,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端上桌,浓郁的香气直钻鼻孔,汤汁鲜美醇厚,一口下去,暖流从胃里蔓延到全身。店员笑呵呵地问:“外地来的吧?尝尝我们太原的味儿!”那一刻,我的心好暖。

徐斗在晋祠博物馆内拍照留念
午后,我来到久负盛名的晋祠博物馆。漫步其中,触摸着斑驳的石刻,耳边仿佛响起历史的回音。讲解员耐心讲述着唐叔虞的故事,她的声音温柔而自豪,让我感受到太原人对文化的敬重。傍晚,我在山西会馆点了一碗山西刀削面,面条筋道爽滑,配上醋的酸香,吃得我额头冒汗。那一刻,在我心中,太原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烟火气十足的温馨家园。
2023年,我成功中签太原半程马拉松。赛前一周,我重游汾河两岸,发现变化惊人:绿道拓宽、塑胶步道平整;垂柳如绿瀑摇曳;空气清新如天然氧吧。我慢跑热身,微风吹来河水湿气和花草清香。一位小姑娘跑上前甜甜地问:“叔叔,您是跑马拉松的吗?”我点头微笑,在我眼中,太原的文明进步,不只是环境,更是人与人间的温情。
比赛当天,整个赛道都在汾河边进行,坡度平缓视野开阔:左看河水金光如流动玉带,右看垂柳沙沙作响似为我加油,沿途欢呼如暖流包裹着我:“加油,加油……”市民们举牌、挥旗呐喊加油,个个笑容灿烂。志愿者们在补给站忙碌,递水、递纸巾,让人倍感温暖。
奔跑中,我不只追求完赛,更在品味这场盛宴。汗水浸透衣衫,脚步却轻盈如飞。每一步,都像在翻阅一本绿意盎然的城市之书:志愿者们的笑脸是书页间的插画,跑友们的鼓励是书中的批注。冲过终点时,计时器显示新成绩,但我最珍贵的收获是那份满满的幸福。
2025年太原马拉松开赛在即,我期待能与全国各地跑友,在汾河岸边继续追逐幸福。在这里,心暖梦甜。太原,等着我!
徐斗(自述)并州新闻 记者 周利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