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随便“翻烧饼”
政贵有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随便‘翻烧饼’”。比如,关于脱贫摘帽怎么“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不能乱翻烧饼、不能动辄换了频道”;关于如何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便‘翻烧饼’”;关于做好“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制定规划要同现有规划相衔接,保持工作连续性,不能‘翻烧饼’”;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稳妥推进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实工作中,一些地方随便“翻烧饼”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干部热衷“拍脑袋决策”,不调研、不论证、不评估,想一出是一出,缺少长远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导致“朝令夕改”;有的搞政绩冲动,不屑于做基础性工作,好高骛远,一味地大干、蛮干、瞎折腾,追求眼球经济、短期收益;有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换一任领导就兜底翻;还有的甚至误认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今天提一个新口号,明天出台一项新规定,搞得人心惶惶。审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
随便“翻烧饼”实际上是“个人秀场”,对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毫无助益。推进一项工作,如果方向已经确定了,就不能沉溺于短暂的“热乎劲儿”,倘若缺少扭住目标不放松的韧劲、缺少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动辄“翻烧饼”“刷新墙”“换频道”,就会导致目标偏向、任务脱节、政策断档、举措落空。朝令夕改的后果,只会留下烂摊子,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最终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贻误发展良机。
“翻烧饼”翻不出真业绩,更翻不出好口碑。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抓落实,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山西右玉县领导班子靠着一股子“拧劲儿”,一任连着一任干,一棵树接着一棵树栽,将“不毛之地”变为生态绿洲,熔铸成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谷文昌率领福建东山县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接续努力,书写了东山岛从漫天黄沙到万亩林海的绿色传奇,被当地百姓尊称为“谷公”……事实证明,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符合实际、契合人民愿望的,只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和推动工作,始终保持一颗公心、进取心、责任心,决不图一时之名搞标新立异的面子工程,决不争一事之功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不改其心、不移其志,踏踏实实真干事、沉下心来干真事,把“责任田”变成“希望田”“丰收田”,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好处。
干出真业绩,离不开扎扎实实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领导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鹭岛华丽蝶变。当年,一场征文活动“2000年——我心目中的厦门”在《厦门日报》展开,公开征集对这一发展战略的意见,引发全市大讨论。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确保了这一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可行性。领导干部在定规划、作决策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对比论证,到基层找办法、敞开大门搞决策,广泛集中民智、集聚民意,更好地确立施政方向、校正工作方位,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当然,再周密的规划也要在实践中检验。不随便“翻烧饼”并不意味着在实际中发现了偏差也不作调整。一味机械执行,那也是做不好工作的。要把握目标与现实、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全面完整准确理解规划意图与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把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 陈 林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