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之下,究竟有多少新建光伏项目正在跑步前进?
文 | 赶探号科技
赶碳号感觉这场“反内卷”一直很魔幻:一面是雷厉风行的限产限价、一场接一场规格越来越高的会议,另一面,却是满天飞的硅料收储小作文,随意向印度等国出口的光伏设备,还有就是从来没有真正停下来的光伏扩产……
所以,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赶碳号对近期正在扩产的光伏项目,系统梳理一下,看看都有什么门道,为什么泰山压顶、雷霆万钧的反内卷之下,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企业,仍然置若罔闻?
01
今年上马的光伏项目,多到令人难以置信!
赶碳号一直想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统计,看看自2025年1月份以来,究竟有多少新增光伏项目。后来才发现,这方面的努力是徒劳的,不是不认真,而是项目实在太多太多了。
大家可以关注两个号,一个是光伏技术,一个是东吴光伏圈,当然还有其它行业媒体,对于新上马的光伏项目,都有介绍。你如果认真翻一翻就会发现,最近上马的光伏项目,是海量的。
另外,不知道我们的光伏行业协会、光伏行业的主管单位也许掌握一个更为完整、全面的行业扩产数据。在此,也感谢掌握相关信息的人,给我们提供资料。毕竟,自媒体不是专业干这个的。
虽然难度很大,我们还是试图找出一个标准和逻辑。如果按照新上马一个光伏项目的过程,大致分为:签约、公示、开工、投产等环节。
没办法,只能使用AI工具,虽然出错率较高,但至少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们先对项目数量排名靠前的几个省份简单梳理。
工作量实在太大,我们只能通过GPT5,根据每个省的政府部门公示公开信息以及各地官媒报道,进行深入检索。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功能强大的GPT5,要完成这些工作,竟然也耗费了一两个小时,中途甚至多次宕机。当然,毕竟是机器统计,难免错漏,希望大家谅解,同时也可在留言中指正。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四川省代表项目:

安徽省代表项目:

浙江省代表项目:

江苏省代表项目:

内蒙古代表项目:


02
越反越卷,怎么办?
对于这类问题,赶碳号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关注、报道了。
今年1月13日,赶碳号撰文《行业自律、反内卷背景下,为何仍有一批光伏项目在纷纷上马?》。
当时,我们对2024年第四季度新建光伏产能进行了不完全统计,见下表。从今天的统计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各地的光伏大扩产实际上仍是我行我素,甚至比去年四季度有过之无不及!

2024年10月以后地方发改委公示的光伏制造项目
现实竟然如此魔幻。各地政府包括光伏企业们,完全无视当下正在进行中的这场反内卷。与此同时,新上马的光伏项目已经比2022年、2023年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四川铄阳、琏升科技、江苏新璟宏能、新疆丝路能源、苏州捷得宝等投资的新项目,均指向HJT,几乎没有TOPCon项目。
对一些企业、地方政府来说,或许TOPCon的赛道已经太拥挤、太内卷,而HJT、BC、钙钛矿等技术路线,或许尚属蓝海。
停止一切新建产能,这已是行业共识。针对具有技术创新引领意义的,也要通过老旧产能按比例置换,而不是旧的不废,新的又起。
在此我们重点说一下叠层钙钛矿。这的确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技术方向。但是,赶碳号熟悉的多位光伏领域的权威专家都公开表示,钙钛矿叠层技术商业化目前尚不成熟,现在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商业可能性。
但是今年以来,仍有很多项目打着叠层钙钛矿的幌子纷纷上马。对这类项目,我们真的要擦亮眼睛,真正洞察到其背后的真实用意,究竟是地方政府为了完成KPI不得不让企业用产能投资画大饼,还是企业为了上市圈钱,甚或是为了套取银行信贷或者政府补贴?
现在的情况是,旧产能一个没退出——甚至就连无锡尚德这样的老旧产能,都有弘元绿能来接手。新的产能,却在跑步前进。反内卷,去产能,会不会“越反越卷”呢?
赶碳号认为,要想解决这类问题,破局的关键应该是从“堵漏洞”到“建机制”。主责部门要勇敢地拿起政策手术刀,果断地切断地方保护主义的脐带,迅速建立新建光伏产能的审批“红绿灯”制度。
提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不知是否可行,中央应出台 “产能过剩预警清单”,对光伏主材、光伏辅材等重点监控环节实施产能天花板管理。对违规审批项目的地方政府官员,纳入 “新能源领域不作为” 黑名单,三年内不得参与能源项目审批。
对于那些开工就停滞、投产即亏损的光伏项目,特别是新近上马的光伏项目,要建立对应的溯源、追责制度。当下,有不少光伏项目都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亲自下场的。针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更应该严肃查处。
没有“壮士断腕”,何来“凤凰涅槃”?
现在看来,光伏产业的真正危机,甚至都不是产能过剩本身,而是用技术迭代来掩盖制度缺陷的这种掩耳盗铃。当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一些企业的圈钱野心与资本的投机欲望交织在一起,那么反内卷就有可能落空。只有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建立“产能黑名单”和“技术白名单”,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光伏行业才能走出 “越反越卷” 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