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中国的亚欧非“超级朋友圈”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王逸群 李攀 姜倩

天津中心城区的街景 图源:新华社
写着“弘扬‘上海精神’”标语的旗帜挂满天津主干道路两侧,海河变身流光溢彩的“城市会客厅”,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会拉开帷幕——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
这是一场堪称“上合组织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等20多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齐聚一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等10位国际组织及多边机制负责人也莅临参会。
天津峰会的引力在哪里?他们又将谋划哪些大事?会场内外,我们与各国媒体、专家学者等对话,试图剖析“超级朋友圈”背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叙事。

多国媒体记者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新闻中心内 记者 王逸群 摄
26个国家的“上合组织大家庭”
在峰会的新闻中心,有一个温馨的小插曲。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记者希尔汗,听说我们来自杭州后兴奋地说:“你们来自杭州?哇,杭州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希尔汗对于中国并不陌生。他曾多次参加在中国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也曾在2022、2023年前往杭州,并报道杭州亚运会。在他看来,多年来通过上合组织,中哈两国建立了友好往来,也给民间组织提供了交流互助的平台。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相聚,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彼时,上合组织诞生。
“2024年7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通过《阿斯塔纳宣言》和关于各国团结共建公正和睦世界的倡议、关于睦邻互信和伙伴关系原则的声明以及26份成果文件。”他说,天津峰会预计将推动战略对接转化为可融资的成果,包括联合工业园区、绿色产业和数字化项目等。“我们期待在天津,看到在阿斯塔纳峰会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合作。”
回首过去24年,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上合大家庭”不断扩员,枝叶越来越繁茂——
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2023年,伊朗成为成员国;2024年,白俄罗斯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如今,上合组织已经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上合组织大家庭”,成为了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除了老朋友,新面孔更值得关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国家就像一对积怨已久的邻居。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他们因为纳卡地区的领土争端,多次爆发武装冲突。2020年的纳卡冲突,更是造成了数千人伤亡。此后虽然停火,但双方在多边场合很少有“体面同框”。
此次两国领导人同时现身,显示出上合组织框架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和调解潜力,也意味着上合组织在促进地区对话、防止冲突外溢上被寄予了厚望。
现场,我们采访了来自阿塞拜疆新闻媒体Trend News Agency的主编埃明・阿利耶夫。“2003年阿塞拜疆本土曾饱受战乱之苦。战后,阿塞拜疆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推进重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阿利耶夫说,中国合作伙伴不仅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还在多个重点项目上开展协作。
不久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华盛顿草签和平协议。阿利耶夫希望,在天津峰会的推动下,两国能够进一步推动关系正常化。阿塞拜疆也希望借助上合组织平台,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实现更广泛的发展共赢。“任何国家都有理由期望扩大贸易、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我们热切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另外,我们还看到来自中东与南亚的国家,以及东盟国家的新面孔。
如首次站上上合舞台的埃及。它的出现标志着上合组织的影响力跳出了中亚“大本营”,一路向西延伸到了苏伊士运河沿岸。
“东盟国家的到来,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预聘助理教授罗天宇认为,印尼总统、马来西亚总理、越南总理、老挝总理的出现,意味着上合组织与东盟这两个“亚洲多边平台”,正迎来“双向奔赴”的可能。
多个国家领导人首次亮相上合峰会,为上合组织注入了新的地缘活力。在变乱交织的当下背景之下,大家对和平、对发展的诉求比以前更加强烈。他们各有所需,但都有着统一的目标:平等协商,互帮互助。

8月27日,天津机场口岸新入境查验场地正式投入使用,新场地查验通道数量由原来的17条增加至22条,其中包括4条上合组织峰会通道。图源:新华社
更具全球号召力的多边平台
上合组织24年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剧情不断升级。
世纪之交,当时冷战遗留的对立和割裂尚待弥合。上合组织创始成员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上海精神”成为成员国共同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方针。
“上海精神”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原则。这一理念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成为上合组织持续发展的“根”和“魂”。
如今,上合组织正从一个区域性集团,慢慢成长为更具全球号召力的多边平台,其承载的责任,也从安全转变为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的交流。
从外贸大省浙江,我们便可从中窥见一二。
据统计,2024年我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65万亿元,是成立之初的36.3倍。杭州海关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7个月,浙江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值2658.2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值的12.6%。
“从2020年起,浙江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进出口规模就位居全国首位了。”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说。
“上合组织的合作方向已经从政治、安全逐步拓展至经贸、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成为了一个人口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上合大家庭’。”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兰立宏说,在经贸领域,上合组织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资源、市场、技术互补性强,合作空间非常广阔。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与供应链体系,在全球都有着显著的优势,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不可替代的支撑。
丽水欧意阀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超,这几天一直持续关注着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他所在的企业,在今年前7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印度的出口达2188.3万元,同比增长146.2%。“我们都在等待峰会上更多扩大经贸往来的利好消息。”陈超满怀期待。
多年来,上合组织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经济合作机制——
在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的基础上,建立了经贸部长会议、交通部长会议、能源部长会议等定期会晤机制;设立了海关、电子商务、投资促进等工作组;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等机构;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等多个合作文件……这些成果,都为推动成员国互利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一景 图源:新华社
峰会开幕前夕,我们受邀探访了天津港。这里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拥有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和148条集装箱航线。作为“一带一路”的陆海联动关键节点,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上合组织国家。
“它不仅对中国,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一个贸易枢纽。”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新闻网高级记者丹尼斯·穆拉德称说,本次峰会他将重点关注发展议题,尤其是贸易往来。“若能在贸易方面推进合作,必将有助于两国进一步拉近关系。”
在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贸易壁垒加剧、供应链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稳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国际组织演化史中未曾设想的道路。
它证明了差异不是合作的障碍,而是创新的土壤。
向多极化加速的世界格局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天津峰会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30日傍晚,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这是他时隔7年再次访问中国。此次亲赴天津参加上合峰会,备受各界关注。
我们与印度媒体TimesNow的主编拉胡尔·希夫尚卡尔交流时了解到,印度媒体此次十分关注中印之间深化民间交流的成果,如重启两国间的直飞航班,以及作出投资承诺等。“此次上合峰会的参会国家均为全球大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这些国家走到一起,改善并深化贸易联系时,无疑将有助于提升全球各地的富裕水平。”
中印关系的转变,背后更体现出“东升西降”的趋势。
一方面,亚洲及全球南方国家通过团结协作增强了集体力量,自信地提出自身的发展安全主张;另一方面,欧美主导的机制在许多领域的号召力相对减弱,难以阻挡更多国家拥抱一个多极化的新世界。

多国新闻媒体探访天津峰会新闻中心 记者 王逸群 摄
此次上合峰会汇聚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在内的3大非西方强国,以及20多个亚欧非国家的领导人。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占世界约40%,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罗天宇认为,尽管上合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分歧,但正是这种灵活的架构,让更多国家敢于靠拢,而不必担心被束缚在某一阵营,从而扩大了上合组织的覆盖面。
今年5月,中俄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其中明确表示将继续提升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其在构建以联合国为中心、遵循国际法原则的多极世界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天津峰会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系列倡议聚焦于完善全球治理、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促进世界多极化等议题,展现出上合组织在全球议程设置中的主动性。
此次天津峰会所揭示的新趋势,是全球治理从西方一极独大走向多元并立的一个缩影。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载体,上合组织未来有望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使命,为实现公平共赢的世界新秩序贡献“上合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