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小小水龙头涌出放心“大水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0:54:00    

“干净得很,喝水放心了!”家住阜南县新村镇崔集村的王大爷随手打开家中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潺潺流出,带着一丝清凉。

  王大爷的感受,正是阜阳数百万农村居民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我市聚焦“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目标,各部门协同发力,在农村饮水安全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中交出亮眼答卷,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在崔集村王大爷家门前,记者看到一口老式压水井,井口的压水把手已锈迹斑斑。“之前,我们用的是井水,烧水壶里总有一层厚厚的水垢。”王大爷说,冬天压水井还会被冻住,需要浇热水解冻后才能使用。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这一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家家通上自来水,随开随用,水质良好。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至2021年,全市累计投入53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83处,892万农村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6%,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9.6%,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2021年起,为让群众喝上更安全健康的饮用水,我市加快实施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同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建设15处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地表水厂,总供水规模271.3万立方米/日,估算投资146亿元,完成水源替换人口1081万人(含农村人口892万人)。目前,颍州、颍东、颍泉、颍上、阜南5县(区)587万人已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替换;太和、临泉、界首3县(市)的6处地表水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494万人饮用水水源替换,实现全域地表水供水。

  从“地下水”到“地表水”,从“分散供水”到“规模化覆盖”,我市正逐步实现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的跨越。

  从“饮水安全”到“城乡一体”

  “水垢少了,喝着更放心!”这是我市对水质提升和水源保护持续发力的结果。全市依法划定了县级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和农村供水工程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设置界桩、警示牌,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供水水质检测方面,在农村供水“千吨万人”规模水厂设立了水质化验室,建立了8个县级农村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实行规模水厂日常自检、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每月巡检、卫生部门每季度抽检的三级检测机制,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制水工艺、供水设施管护、管网更新等,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饮水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为此,我市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高效运转、长效发力、发挥效益。

  为提升服务质效,市政府推动8个县(市、区)收回乡镇及私人经营管理的水厂经营权,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规模化、专业化供水公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

  今年2月,阜城三区政府与市供水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供水工程经营管理权移交协议,将三区农村供水工程移交市供水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目前,颍上、阜南、临泉已基本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太和、界首也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通过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张网、管理一盘棋”建设,我市正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目标。

  “当前,我们正针对部分区域工程标准不均衡、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缓慢等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市水利局局长曹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引调水工程建设进度,确保2025年年底如期完成全域水源替换,同步实现城乡供水统一管理,让“放心水”惠及更多群众。

全媒体记者 汪乐意 通讯员 王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