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涌新潮】⑳ 京津冀:向“绿”而行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京津冀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到2025年底,三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超50%。系列报道《协同发展涌新潮》,今天聚焦"生态底色靓起来"。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雨泽:
我现在是在唐山曹妃甸的冀东油田1号人工岛上,在我身旁这条输气管道中的天然气最终将通向海底3 千米的南堡1号储气库。这也是我国首座海上储气库。与传统上我们认知当中的地面上的一个个钢制储气罐不同的是,这里的天然气储存在了岩石的缝隙当中。

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中心员工 王明珠:
咱们海底的岩层就相当于一个充满空隙的海绵。每立方米的砂岩中包含着上百万条头发丝粗细的通道。我们用高压压缩机把这些天然气注入到海底岩石的缝隙当中,就形成了动态平衡的气仓。
将气体注入千米岩层绝非易事。这个由废弃油藏改建的储气库面临特殊挑战一一原油采油井形成的数个微小孔洞如同"蚁穴",任何疏漏都会导致气体泄漏。工程团队采用无源磁导向技术,对海底地层展开"CT扫描",精准锁定需要封堵的隐患点。

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地质钻采中心副主任 李超锋:
我们有一口井就在海底下面,我们需要在几十平方公里的一个海面上,来找到一个七寸半的圆井眼。这个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我们采用的技术就是海上一个寻探的技术,最终来找到这个圆井眼,然后封堵。
选择在渤海湾建设储气库,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这里不仅地质条件得天独厚,更因其地处京津冀能源枢纽,能最大限度发挥区位优势。

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安全生产监督中心负责人 刘进鹏:
京津冀地区是天然气调峰需求最大的地区。我们储气库距离天津、北京都很近,可以很快地实现天然气保供需求的快速响应。
春夏注气,秋冬采气。去年供暖季,来自海上的天然气为京津冀约350万户家庭送去温暖,冀东油田储气库达容达产后,每年冬季调峰保供期可保障京津冀地区约1000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气需求。

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总地质师 高广亮:
储气库作为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冀东油田未来将打造华北储气中心,它不仅可以提升区域能源安全,更通过天然气调峰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当冀东油田通过地质改造打造海上储气库时,燕山深处的抚宁抽水蓄能电站也开启了一场与岩石的深度对话。这座装机120万千瓦的重大工程,依托燕山598米自然落差,正在打造"山水间的蓄电池",但极高的落差也带来了复杂的地质挑战。

国网新源河北抚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部工程师 董宇浩:
你看就像这块石头,表面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一掰就碎,这也导致我们整个边坡的稳定性非常差。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的话,会对我们整个电站上水库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
关键时刻,来自中国电建北京院的专家与建设方展开"岩石会诊",在施工现场展开多维度现场研判,提出"动态诊疗方案",实施分层分块锚固措施。

中电建北京院抚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副设计总工程师 刘德斌:
对于这个破碎掩体的话,就是相当于饭团似的,我们把它包裹起来,挂钢筋网然后喷混凝土的方式把它加固起来。对于这种独立的块体,我们就像串糖葫芦似的,采取系统锚杆给它加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在抚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像这样的北京专家智力支持还有很多,其中地下厂房开挖支护优化、大坝填筑料源优化及帷幕灌浆优化3项就减少了投资约1600万元,节省工期将近一年。
目前,抚宁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正式进入主机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将在2027年迎来首台机组的投产发电。

国网新源河北抚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战营:
建成后以 500 千伏线路接入冀北电网,每年可以减少标准煤耗10.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9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明显。不仅能调节电网的峰谷差,也能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从而保障京津及冀北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渤海之滨的"海上储气库"到燕山深处的"山水蓄电池",京津冀协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体化布局油气、新型能源等基础设施,根据《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三地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超50%。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