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自主品牌“破浪出海”的动力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7:23:00    

2025年一季度,济南市外贸成绩单亮点纷呈:出口汽车77亿元,增长9.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21.4%。更值得关注的是,济南市出口“自主品牌”机电产品150.5亿元,占同期济南市机电产品出口值的63.2%。其中,汽车“自主品牌”出口76.3亿元,占同类产品出口值的99.1%。

这组数据背后,是济南多年深耕自主品牌建设的成果,是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的缩影,更是中国制造业从“贴牌代工”向“自主创新”跨越的生动注脚。

自主品牌 机电出口的 “压舱石”

济南机电产品出口的“自主品牌化”进程,已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

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济南拥有中国重汽等汽车生产头部企业,形成了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研发测试的完整汽车产业供应链,重卡出口连续18年位居全国首位。2025年1月,中国重汽在重卡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逆势突围,实现重卡销量21200辆,市占率高达29.4%,同比增长2.5%。

这种竞争力源于技术积累与市场深耕——近日,潍柴动力携全新一代WP16NG—4.0燃气发动机正式登陆西南市场并宣告上市。WP16NG-4.0发动机是针对西南山区等工况所打造的一款专属动力,比WP15NG-4.0功率提升19%,车速提升15%,爬坡能力提升25%。从1.0版本到4.0版本,潍柴产品迭代周期越来越短,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展现了潍柴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全新一代燃气发动机的诞生,成为潍柴过往辉煌成就的有力见证。

不仅是汽车领域,工程机械同样展现自主品牌爆发力。今年一季度,济南市出口工程机械27.1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工程机械“自主品牌”出口占比79.9%。

2025年3月,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榜单在北京发布。山东临工矿山重载机型E6690H挖掘机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与技术创新,斩获“市场表现金奖”。E6690H挖掘机能够实现“低转速、高扭矩”的节能高效作业,在矿山硬岩抠料及挖掘等重载工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露天煤矿等重载工况的“效能担当”。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混凝土搅拌设备更是参与了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自主品牌的崛起,离不开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济南企业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

浪潮集团虽受美国出口限制影响,但仍通过加速自身智能化转型,打造智能研发、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2024年,浪潮信息服务器及部件实现营收1140亿元,同比增长74.74%,占总营收99.33%。其中,海外实现营收340.8亿元,同比增长256.98%。

再以汽车产业为例,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今年一季度,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出口额达1.1亿元,增长了27倍。1—3月,莱芜海关辖区出口“新三样”产品1017.8万元,同比增长899.4%。

这种“技术换市场”的模式,成为济南自主品牌站稳国际市场的关键。

市场布局 从传统市场到“一带一路”

济南自主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多元化特征。

一季度,济南机电产品主要出口至非洲、东盟、拉美、欧盟等,合计占济南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61.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76.9亿元,增长18.1%。这种布局既规避了传统市场的贸易壁垒,又抓住了新兴市场的增长红利。

在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中国重汽生产的工程车因质优价廉深受当地客户青睐。据中国重汽非洲部经理王超介绍,公司生产的一款定价为110万摩洛哥迪拉姆(约合86万元人民币)的混凝土搅拌车2024年在摩洛哥销售约200辆,成为当地市场最受欢迎的同类车型之一。

浪潮智慧城市已在马来西亚设立常驻机构,积极探索智慧园区建设与运营。同时,与当地公司“KARUN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浪潮智慧城市交通大脑、智慧园区、建筑智能化等相关业务在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落地,帮助浪潮智慧城市加速融入东南亚市场。

这种“本地化运营”策略,使济南品牌真正融入目标市场的产业链。

政策赋能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政策支持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推力。

近年来,济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加大对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的扶持力度。2023年7月,济南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擦亮“泉城好品”金字招牌,增强品牌创建的内生动力,完善品牌发展机制,推动品牌高端化发展。69个品牌获评首批“泉城好品”,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6家。

在《济南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激光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等六大未来产业作为“6+N”政府引导基金重要投资方向,通过“投新、投早、投小、投硬”原则,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

2025年,山东启动“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计划全年将支持1万家企业参加370场以上境外展洽活动,对重点展会展位费给予70%补贴,新市场展会补贴比例提升至80%。

济南自主品牌的“破浪出海”,印证了“创新驱动、市场多元、政策护航”的发展逻辑。从中国重汽的重卡到浪潮的服务器,从临工重机的矿车到山推建友的搅拌设备,济南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内核,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攀升。未来,随着RCEP红利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化,济南自主品牌有望进一步突破“高端锁定”,这座城市的全球化之路或将走得更稳、更远。(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茜 “躬耕历山”微信公号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