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入企破解技术难题,银川——“科技副总”助企业创新强筋壮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15:10:00    

来源:【银川新闻网】

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敦华从事农业领域科研工作多年,一直专注于学术研究的他未曾料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银川经开区一家企业的“副总”。准确来说,刘敦华担任的是“科技副总”,并不参与经营与管理,而是专注于破解各类技术难题。

“科技副总”是根据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政府立项方式,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聘优秀专家并出任的,协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牵起这条“红线”,让企业与专家迅速达成合作。在银川,越来越多像刘敦华这样的科技人才正深入产业一线,在这片发展沃土中施展才华,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高校教授大显身手

刘敦华在银川伊百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担任“科技副总”,该公司专注于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生产食品原料和保健食品,是中国最大的羊胎素专业化生产基地。“行业普遍面临骨髓肽分子量控制难、活性易流失等痛点,企业亟需新技术突破,但单靠自身技术团队难以实现。”伊百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亚楠介绍。

随着“科技副总”选聘工作的启动,企业迅速找到了刘敦华这位“得力帮手”。依托宁夏大学的科研力量,团队迅速展开自主研发。经过十余次试验,刘敦华带领企业团队成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出高品质羊骨髓小分子肽饮。今年4月,该成果成功转化并实现产业化,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

针对企业枸杞全浆饮品存在口感粗糙和稳定性差的问题,刘敦华通过优化榨汁与杀菌工艺,推出高品质枸杞全浆产品,市场销量显著提高。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围绕特色饮品开发等核心技术深入布局,指导企业获取多项发明专利,并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选聘‘科技副总’既为地方和企业引入外部智力资源,也让我们得以走出实验室,让更多科研成果实现产业转化,高校教师及其技术创造了更大价值。”刘敦华表示。

嫁接名校资源

开辟企业服务新赛道

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研发一项新技术,往往意味着企业迈入新的发展轨道。在银川,已有众多企业积极引入“科技副总”并从中获益。

同样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海波认为,行业早已形成共识:高端技术等不来、要不来、买不来,唯有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立足并发展。

师洪涛的加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共识。身为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师洪涛在担任“科技副总”期间,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在关键技术攻关、知识产权布局、创新团队建设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提升企业团队整体专业能力,师洪涛策划并实施“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开展电力电子等技术方向的分享与指导。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技术培训10余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余人,推动多项关键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助力企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用好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副总’并非唯一选择,却是一项重要参考。它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塑造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该负责人介绍,银川市通过打造“科技副总”这支精锐科技轻骑队,嫁接大院名校资源,实现对科技人员的“传帮带”,开辟企业服务“新赛道”,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闫茜

【责任编辑:张宇之】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