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汽车产业链“抱团”新图景:传统巨头与新势力“同台”,绿色转型、智能制造成焦点

5月20日,北方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现场人头攒动。来自北京、长春、大连等地的300余家企业代表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擘画北方汽车产业链协作新图景。当天,北方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联盟正式揭牌,6家企业现场签约,一场“链”接未来的产业共振就此启航。

“抱团发展”成共识
企业争相“入圈”
“过去我们只为一汽供货,这次终于有机会和沈阳汽车这些企业‘搭上线’!”长春旭阳集团副总经理闫秋实难掩兴奋。作为宝马座椅骨架的核心供应商,旭阳集团2024年产值预计突破70亿元,但闫秋实坦言,传统供应链模式已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迭代。“联盟成立后,资源共享、技术联动的壁垒被打破,我们计划加速布局汽车电子配件,为沈阳的新能源车企配套。”他指着手中的对接会日程表说,“今天至少要跑3个分会场。”

同样感受到“抱团”红利的还有富晟集团副总裁包亚忠。“过去长春和沈阳的零部件企业像两条平行线,现在平台一搭,要素流动起来了!”他透露,富晟正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轻量化零部件,目标直指国产新能源商用车,“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只有攥指成拳才能抢到市场先机。”
金杯“出海”亮剑
智能制造“秀肌肉”
作为沈阳本土车企代表,沈阳金杯公司总经理戴峻在会场“晒”出转型成绩单:数智化工厂内自动化率达75%,101台日本Fanuc机器人通过机械臂精准焊接;柔性生产线兼容三大平台车型,国内外订单大幅提升。“我们已向海外输出KD(散件组装)项目,用‘中国经验+本土化适配’模式,加速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和市场渗透。”戴峻指着展区展板上的纯电海狮王车型说,“今年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将持续优化提升,未来还要用线控底盘、L3智驾技术‘武装’全球商用车。”

分会场“抢位战”:
半小时挤满人 企业争分夺秒改方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下午的分会场活动,将本次对接会推向高潮。
——小米分会场:新势力“流量”爆棚
“提前半小时到场,居然只剩后排站位!”一位辽宁省内的零部件企业负责人擦了把汗。能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室被挤得水泄不通,小米采购团队刚抛出合作需求,台下供应商企业负责人便齐刷刷举起拍摄大屏幕上显示的各项参数要求。“新势力迭代快、门槛高,但机会也更多。”一家零配件企业代表攥着修改了3版的PPT说,“刚才临时加了数据安全方案,就为在主机厂搏个印象分!”

——一汽分会场:“老大哥”的严与暖
“下一个汇报企业请准备!”主持人话音未落,沈阳一位供应商企业小跑着准备上台。一汽集团提出的汽车底盘需求,让很多传统钣金企业积极调整技术工艺。“我们展示了我们要使用的新型复合材料工艺,一汽当下对于材料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这家供应商企业负责人声音有些发颤,“若能入围供应链,我们企业的年订单还能增长三成。”

——宝马分会场:绿色门槛催生“技术赛”
在宝马分会场,企业代表们或抱着成摞资料疾走,或围住整车厂负责人交换名片。整车厂对供应商亮出的“绿色底线”,挡不住企业的热情。一家来自长春的零配件企业带来自己的环保材料样品告诉记者,“传统电镀工艺污染大,而我们的环保产品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实现轻松减排。”她告诉记者,已有沈阳企业与他们达成联合研发意向,“绿色转型,慢一步就出局。”

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杨思雯
校对:于凌涛
责任编辑:邸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