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三下乡:踏寻红色足迹 传承抗战精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1:39:00    

  河南经济报 崔新保 记者 通讯员 乔玥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7月1日至7日,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重走抗战小道·赓续红色血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河南省新乡市区、辉县市等地,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沉浸体验、数字赋能、文艺展演等形式,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传承精神,以专业特长助力红色文化传播,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青春光彩。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抗战精神

  实践团先后走进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郭兴事迹展览馆、陈赓抗战秘密小道、新乡市史志馆与档案馆、平甸村等地,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英雄事迹,系统学习太行山及新乡地区的抗战历史。在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锈迹斑斑的大刀、陶制地雷、老旧步枪等文物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郭兴事迹展览馆,抗日名将的英勇故事激励青年学子思考青春担当;在陈赓抗战秘密小道,队员们重走八路军情报物资传递秘线,感受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定意志;在新乡史志馆、档案馆,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抗战时期的军民抗争史料让队员们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实践团成员在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近距离了解敌我双方武器差距

实践团学习陈赓抗战秘密小道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抗战故事

  “当指尖触碰到这些历经战火的文物,我仿佛听见了先烈们的心跳。”实践团成员刘嘉辉动情地说。队员李优表示:“同样的青春年华,革命先辈面对的是家国破碎,而我们肩负的是民族复兴。我们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数字传承革命薪火

  在辉县市平甸村——这座承载着三千年历史与红色记忆的古村落,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全景相机对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进行图像采集记录。后期将结合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语音解说等内容,打造多维度的红色文化数字展馆,让更多人能突破时空限制,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

实践团在陈赓驻平甸抗战指挥部旧址合影

实践团参观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革命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实践团成员苑家瑞自信满满地说道。

  文艺演出缅怀峥嵘岁月,鱼水情深续写时代华章

  在平甸村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广场,实践团举办了“重走抗战小道·赓续红色血脉”特别文艺演出。节目内涵深刻、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以优美的舞姿表达了对党的深情;与当地小朋友合作的朗诵《少年中国说》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原创舞台剧《秘密小道》以陈赓率领八路军开凿抗战秘密小道为背景,生动演绎了平甸村村民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实践团在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旁的广场演出

  演出结束后,村民们拉着队员们的手说:“你们让村里的红色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了,真好!”

  青春接力奋斗,强国复兴有我

实践团举行“铭记烽火岁月,青春接力奋斗”主题团日活动

  实践尾声,团队开展了“铭记烽火岁月,青春接力奋斗”主题团日活动。队员们通过抗战文物影像展示、英雄故事讲述、实践感悟分享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实践收获转化为奋进动力,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专业实践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创新探索。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将继续深化“专业赋能+红色教育”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