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拍治理难背后: “网红化”不是城市更新的终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43:00    

从今年以来南京中山陵梧桐大道商拍泛滥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到近日某景区商拍人员强行拉拽游客,商拍泛滥正成为许多游客和消费场景的困扰,而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商拍泛滥难以根治,从表面上看是景区方面管理不到位和商拍人员的逐利行为,但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更折射出当下城市更新中产生的过度追求流量与打卡效应的现象,或者说,商拍乱象正是“网红化”思维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景区为吸引流量,盲目打造网红打卡点,把一处又一处城市空间改造为拍照基地,从近年来各新造网红街区、景区的打卡点设置上可见一斑。对于城市而言,“网红化”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如南京商拍泛滥的代表——中山陵梧桐大道,在成为网红大道之后其客流日益增长。但“网红化”无疑是把双刃剑,景区和城市过于依赖其引流作用,即使商拍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即使部分商拍从业者甚至无视景区规定,强拉游客、价格欺诈等时有发生,仍忽视或者说不愿意对其施以有效管理,最终只会招致更多的批评与口碑的下降。事实上,中山陵梧桐大道等景区在走红的同时,也在社交平台上因为商拍、交通等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口中的“避雷”景点,遭到流量的反噬。同时,当“网红化”的城市更新忙于塑造大量打卡目的地时,往往采取强化和复制同质化符号的方法,牺牲了城市独特而可持续的空间体验。

“网红化”能够帮助城市成功出圈,吸引全国各地甚至全球游客前来“打卡”,但“网红化”只是城市更新的“起点”而非“终点”。许多城市习惯了“网红化”的思维模式后,只将网络传播广泛视为成功,却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和文化内涵挖掘。笔者认为,在“网红化”的基础上,城市应抓住机遇,以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为出发点,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带动城市服务业质量的提升,为城市注入新活力。景区与城市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内涵挖掘,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游览体验,实现流量与口碑的可持续发展。以商拍治理为例,当下,各消费场景也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实际执行中,这些措施却面临重重困难,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执法权的景区、书店保安对商拍现象无法过多干涉,商拍缺少有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只有先做到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责,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才能为商拍乱象的治理打下基础。

来源:江苏经济报